近年來,廣西圍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充分發揮與東盟毗鄰的優勢,積極推進中國標準走向東盟,開展中國—東盟標準化研究、農業技術標準輸出、標準化交流合作,取得良好成果。
中國—東盟標準化研究取得新成果。依托東盟標準化研究中心,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標準互認、不斷深化雙邊貿易合作創新,研制完成《東盟國家標準化體系》等系列成果,開展標準比對分析。在東盟國家開展稻米標準體系和清真食品標準研究,一系列國家級課題通過專家驗收。與緬甸簽訂合作協議并開展標準比對研究。指導廣西企業主動與柬埔寨工業部門交流與合作,積極開展太陽能路燈、庭院燈、草坪燈等方面的標準比對與應用,現已漸成規模。
農業技術標準輸出闖出新路子。積極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項目的推廣,以農業標準化示范推廣方式,推動東盟國家采用中國標準。面向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等國家農業領域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普通農戶開展標準培訓活動近30期,累計培訓人員1000多人次。先后在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等東盟國家建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種植品種涉及水稻、葡萄、玉米、哈密瓜、火龍果、西紅柿、劍麻等。這些示范區按照中國標準轉化的相關生產技術規程進行標準化種植,測產品種增產20%以上。
標準化交流合作上升到新高度。為進一步提升與東盟國家標準化合作質量和水平,2019年9月23日,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東盟國際標準化論壇在南寧成功舉辦,這是以國際標準化冠名、面向東盟國家的國際論壇,得到與會國際標準化組織及東盟國家一致肯定。目前,中國—東盟國際標準化論壇已納入中國—東盟博覽會高層論壇框架固化下來,每兩年舉辦一次。第二屆論壇于今年9月11日在南寧舉行,中外專家學者圍繞“攜手共促標準互聯互通,支撐可持續發展合作”這一主題,深入探討標準互聯互通,發揮標準在支撐各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助力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160多名來自國際及區域標準化組織、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專家學者、標準化相關機構及企業代表以“現場+視頻”方式出席論壇。